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11年, 第38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6-15

    上一期    下一期

    述评
    综述
    论著
    综述
    论著
    短篇论著
    标准与指南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述评
    产科急重症
    林其德
    2011, 38 (3):  171-171. 
    摘要 ( 1924 )   PDF(94KB) ( 5036 )  
    叙述产科急重症所涉及的范围,并分别介绍产科急症、产科重症的处理原则,以及急重症患者转诊的相关程序和注意事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视妊娠期糖尿病国际新标准的临床应用
    杨慧霞
    2011, 38 (3):  172-173. 
    摘要 ( 2477 )   PDF(157KB) ( 5235 )  
    长期以来,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存在争议,近年来,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基于全球多中心的观察性研究,妊娠期高血糖与围产结局研究结果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如下: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服糖后1 h和2 h血糖分别为 5.1 mmol/L,10.0 mmol/L和8.5 mmol/L,任何一项血糖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应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同时,妊娠早期空腹血糖升高者应诊断为妊娠前糖尿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绒毛外滋养细胞与螺旋动脉重铸及子痫前期
    陶 俊;范建霞
    2011, 38 (3):  174-177. 
    摘要 ( 2508 )   PDF(212KB) ( 5213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疾病,迄今仍是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子痫前期是该病的常见和主要的发病类型,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国外学者利用活体妊娠动物模型深入研究,从分子细胞层面揭示了螺旋动脉重铸的过程,主要包括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入及其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提出许多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将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探索,总结许多假说和推论,完善了子痫前期胎盘缺血缺氧的假说。现就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内脂素与子痫前期
    吴晶晶;颜建英
    2011, 38 (3):  178-181. 
    摘要 ( 1964 )   PDF(260KB) ( 5232 )  
    内脂素(visfati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主要由内脏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结构复杂,存在基因多态性,具有调节糖脂代谢作用。内脂素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成熟、参与炎症反应及血管生成,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子痫前期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病理妊娠,严重危害母婴生命,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最终发病并出现临床表现的根本原因。推测内脂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内脂素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硫酸镁用于子痫前期-子痫的再评价
    谢燕丽;蒋荣珍;黄亚绢
    2011, 38 (3):  182-185. 
    摘要 ( 1551 )   PDF(219KB) ( 5220 )  
    要】 子痫前期-子痫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出现全身血管痉挛状态,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严重危害母儿健康。硫酸镁具有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子痫前期-子痫的治疗。进一步论述硫酸镁在子痫前期-子痫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活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
    梁 媛;李增彦
    2011, 38 (3):  186-188. 
    摘要 ( 2136 )   PDF(181KB) ( 5152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在中国妊娠妇女中的平均发病率高达9.4%,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与血管内皮损伤,凝血、纤溶系统亢进,抗凝血功能减退及血小板功能状态改变有关。血小板是血液循环中最小的无核细胞成分,当某种因素成为刺激血小板的活化因子时,可导致血小板的活化、释放分泌活性物质、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近年研究显示,血小板的活化、黏附、聚集等功能的改变参与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现综述血小板活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基因的研究
    曹丽琼;王冬梅
    2011, 38 (3):  189-192. 
    摘要 ( 1866 )   PDF(248KB) ( 5158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两种获得性胆汁淤积性肝脏疾病之一,是严重威胁围生儿健康的妊娠期并发症,可导致早产、羊水胎粪污染及胎死宫内。ICP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可能与激素、遗传变异、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相关。近年有关ICP的发病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成为热点,尤其可能与ABCB11基因、ABCB4基因和ATP8B1基因突变密切相关,并在ICP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学研究进展
    樊婷婷;赵树旺
    2011, 38 (3):  193-196. 
    摘要 ( 1780 )   PDF(239KB) ( 5312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为高危妊娠,是妊娠期特有疾病。临床上以妊娠中晚期母体皮肤瘙痒和血清胆汁酸升高为特征,与围生儿不良结局密切相关,ICP已逐步引起产科医师的重视。然而,ICP的病因学复杂,至今尚不完全清楚,有可能是遗传易感妇女体内生殖激素及其代谢产物造成胆汁淤积,环境因素及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参与其发病,其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对母婴的影响
    揭金花;许榕仙
    2011, 38 (3):  197-200. 
    摘要 ( 2882 )   PDF(203KB) ( 6315 )  
    年龄、肥胖、种族、不良孕育史和糖尿病家族史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主要因素。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发病机制。GDM对母儿影响的严重程度与病情及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巨大儿、早产、难产及软产道损伤、剖宫产等发生率明显增高,还可增加围生儿发病率、死亡率,甚至增加儿童期肥胖及代谢综合征、母亲患糖尿病风险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管理策略
    常 颖;陈 叙
    2011, 38 (3):  201-203. 
    摘要 ( 2824 )   PDF(194KB) ( 5276 )  
    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是妇女日后发展为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因此,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产后管理是降低产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妊娠期糖尿病妇女的产后管理包括:产后血糖筛查、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改变生活方式的措施以及产后避孕等多方面。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后管理工作仍十分欠缺,需要多个学科密切协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胖与妊娠期并发症的关系
    董胜雯;牛秀敏
    2011, 38 (3):  204-206. 
    摘要 ( 1625 )   PDF(212KB) ( 5243 )  
    在孕产妇中,超重和肥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剖宫产率上升、血栓性疾病相关。妊娠前身高、体质量及妊娠期体质量增加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妊娠肥胖者逐年增多,不良产科结局随之增加,对其子代发生畸形、肥胖、2型糖尿病等成年后疾病具有明显影响。综述肥胖与各种妊娠期并发症及产科结局的关系,提示妊娠期体质量控制检测、妊娠期并发症筛查等将利于提高妊娠期妇女的保健质量,改善母婴预后。对肥胖妊娠妇女应加强围生期监护及产后随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绒毛膜羊膜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赵志英;杨玲竹
    2011, 38 (3):  207-210. 
    摘要 ( 1611 )   PDF(201KB) ( 5534 )  
    绒毛膜羊膜炎多继发于未足月胎膜早破,与早产关系密切。因为早产是3/4以上新生儿死亡的直接原因,故应高度警惕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尤其是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易被忽略。大量文献分别研究了传统生物指标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及近代分子生物指标包括基质金属蛋白酶、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对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价值。对于早期预测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检测妊娠妇女血清的生物指标具有相对无创、精确及快捷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认可。随着炎性细胞因子研究的进展,检测相关血清指标有望成为临床可靠易行的早期诊断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胎盘绒毛组织内质网蛋白44表达与子痫前期的关系
    孙丽洲;姜子燕;任怀彬
    2011, 38 (3):  211-213. 
    摘要 ( 1607 )   PDF(477KB) ( 5116 )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胎盘绒毛组织内质网蛋白44(ERp44)表达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质印迹杂交法检测子痫前期及正常胎盘绒毛组织(各20例)中ERp44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例子痫前期胎盘绒毛组织均存在ERp44染色阳性,而正常组阴性染色;子痫前期胎盘绒毛组织ERp44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子痫前期胎盘绒毛组织ERp44 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ERp44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氧化剂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杨怡珂;林建华;林其德;张为远
    2011, 38 (3):  214-217. 
    摘要 ( 2911 )   PDF(239KB) ( 5260 )  
    目的:妊娠期妇女预防性应用抗氧化剂(维生素C,维生素E和丹参),了解抗氧化剂对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4月—2006年7月全国24家医院3 485例妊娠妇女前瞻性随机分为抗氧化剂组[应用维生素和(或)丹参者,1 607例]与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者,1 878例),序贯性监测其产科并发症、分娩情况及新生儿情况。结果:①2组产科并发症比较,抗氧化剂组胎膜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1),但2组间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PIH)和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ICP)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抗氧化剂组平均妊娠周为39.17周,平均新生儿体质量为3 388.29 g,对照组平均分娩时间为39.08周,新生儿体质量为3 374.81 g,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间早产、低体质量儿及巨大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抗氧化剂组孕产妇病死率为0,围生儿病死率为0.44%,对照组分别为0.11%和0.11%,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抗氧化剂组的新生儿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以新生儿黄疸最为显著。结论: 妊娠期应用抗氧化剂对分娩时间、新生儿体质量、早产、低体质量儿、巨大儿、孕产妇及围生儿病死率等无明显影响,而对预防部分产科并发症和新生儿疾病等方面有所帮助,尤其预防胎膜早破、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效果肯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0例产科腹腔间室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李智泉;王晨虹
    2011, 38 (3):  218-221. 
    摘要 ( 1735 )   PDF(267KB) ( 5116 )  
    目的:探讨产科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转归,以提高其早期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产科A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分别采取单纯保守治疗及剖宫产。结果:ACS危险因素以羊水过多、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主;主要临床特点为腹胀和少尿;实验室检查以腹腔积液和血尿酸升高为主,分别占37.5%和50%。误诊率35%。全部治愈。结论:产科ACS的主要病因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羊水过多和子痫前期的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改善其临床结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镜像综合征6例诊治分析
    李智泉;王晨虹;涂新枝
    2011, 38 (3):  222-224. 
    摘要 ( 3508 )   PDF(195KB) ( 5353 )  
    目的:探讨镜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0年收治的6例镜像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和超声检查、胎盘大体检查和病理、母婴结局)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出现母体水肿-胎儿水肿-胎盘水肿三联征,6例均出现贫血和血液稀释[表现为血红蛋白(86.00±10.88) g/L和红细胞压积0.267 7±0.026 7]、低蛋白血症[白蛋白(21.53±3.12) g/L]、尿蛋白阳性和血尿酸[UA(551.50±63.02) μmol/L]增高。另有4例血压升高。结论:伴随胎儿水肿或胎盘水肿出现母体水肿,即可确诊镜像综合征,有些病例可出现类似子痫前期的症状。血液稀释是该病最重要的特点,能将其与子痫前期鉴别开来。确诊镜像综合征后,应纠正水肿的原因或尽早终止妊娠,可使用利尿剂并限制液体的入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界定妊娠晚期胎儿结肠内径正常参考值范围
    武 超;王玲红
    2011, 38 (3):  225-226. 
    摘要 ( 2436 )   PDF(153KB) ( 5207 )  
    目的:建立妊娠晚期胎儿结肠内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193例健康妊娠妇女,正常单胎妊娠36~40+3周,应用实时彩色超声诊断仪测量各妊娠周胎儿结肠最大内径。结果:36~36+6周、37~37+6周、38~38+6周、39~39+6周和≥40周胎儿结肠内径正常平均值及95%可信区间上限分别为(11.03±2.19) mm、(13.27±1.84) mm、(14.94±2.40) mm、(16.22±2.01) mm和(17.26±3.68) mm以及15.8 mm、16.24 mm、18.57 mm、19.24 mm和22.92 mm。结论:提供妊娠晚期各妊娠周胎儿结肠内径正常值范围,可作为评估结肠宫内发育情况以及探查胎儿肠管发育异常的参考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RKH综合征及其手术治疗的研究现状
    符庆瑞;史惠蓉;纪 妹
    2011, 38 (3):  227-230. 
    摘要 ( 2820 )   PDF(258KB) ( 5218 )  
    先天性子宫阴道缺如(Mayer-Rokitansky-Küster-Hauser,MRKH)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基因有关,并有家族遗传性及聚集性。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人工阴道成形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研究者均尝试着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以评价各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综述MRKH综合征的病因和主要手术治疗方式及随访评价结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屈螺酮炔雌醇的非避孕临床应用
    朱 迎;史惠蓉
    2011, 38 (3):  231-233. 
    摘要 ( 1729 )   PDF(202KB) ( 5275 )  

    新型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商品名:优思明)每片含0.03 mg炔雌醇和3 mg屈螺酮。其中屈螺酮是甾体类17α-螺内酯衍生物,具有强效的孕激素样活性、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的药理学活性。优思明可产生高效的避孕作用,具有极好的周期控制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此外还有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症状和缓解水钠潴留症状等额外益处,尤其在控制体质量和改善经前期综合征症状方面效果突出。作为一种新型复方口服避孕药,优思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小R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李 翔;鲁艳明;张淑兰
    2011, 38 (3):  234-236. 
    摘要 ( 2051 )   PDF(221KB) ( 5232 )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动、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以完全或非完全互补的方式与其靶mRNA相结合,调节靶mRNA表达,从而影响生物学性状。研究发现,miRNA参与生命过程中一系列重要进程,参与人体生理或病理过程,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关于miRNA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不同阶段表达不同,提示miRNA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后起重要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其临床应用价值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多态性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宫颈癌的研究
    张洪秀;陈 燕;金 平
    2011, 38 (3):  237-240. 
    摘要 ( 1734 )   PDF(205KB) ( 5104 )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首位。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PV基因与宫颈组织基因相互融合,引起宫颈病变缓慢进展,从慢性炎症、低度不典型增生、高度不典型增生到癌变。从分子水平探索HPV基因与宫颈癌发病机制,寻找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和评估预后的新靶点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基于基因多态性及基因变异的基因诊断及治疗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宫颈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彭孝莲;吴宜林
    2011, 38 (3):  241-244. 
    摘要 ( 2218 )   PDF(204KB) ( 5537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强有力的血管生成有丝分裂原,可诱导肿瘤新生血管、淋巴管形成,与宫颈癌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VEGF可增加血管渗透性引起血流抵抗、减少肿瘤血液供应,影响细胞毒药物的组织分布和疗效。VEGF抑制剂可诱导肿瘤血管正常化,增强药物吸收,是目前宫颈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术前使用GnRHa对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手术质量的影响
    袁建寰;王希红;方芙蓉;何艳珍;张春妮;莫锐婷
    2011, 38 (3):  245-246. 
    摘要 ( 2800 )   PDF(253KB) ( 5077 )  
    目的:探讨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手术资料,其中35例(研究组)术前3个月每月肌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3.75 mg,其余29例(对照组)术前无药物治疗。结果:研究组、对照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卵巢创面需电凝止血的例数、囊壁完整剥离的例数分别为(53.0±17.6) min vs.(74.0±27.9) min;(29.0±13.7) mL vs. (43.0±27.2) mL;6例(17.1%)vs. 18例(62.1%);23例(65.7%)vs. 1例(3.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腹腔镜巧克力囊肿切除术前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使囊肿更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减少,提高了手术质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李慧东 吴钟瑜
    2011, 38 (3):  247-249. 
    摘要 ( 2159 )   PDF(454KB) ( 5267 )  
    目的:总结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点及正确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证实的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超声图像特点。结果: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点为:双宫体,双宫颈,患侧阴道斜隔内积血和患侧肾脏缺如。妊娠期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有一定难度。结论:先天性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超声图像特点明显,超声可作为诊断该病首选且可靠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妊娠期环扎带宫颈环扎术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夏恩兰;刘玉环;黄晓武;郑 杰;于 丹;马 宁;李云飞;曲 静
    2011, 38 (3):  250-252. 
    摘要 ( 3315 )   PDF(454KB) ( 5314 )  
    目的:探讨非妊娠期环扎带宫颈环扎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例1患者因发现宫颈松弛,于妊娠21周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妊娠23周因难免流产行第2次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失败,于非妊娠期行环扎带宫颈环扎术。例2患者因宫颈功能不全中期妊娠流产5次,于非妊娠期行腹腔镜环扎带宫颈环扎术。手术经过均顺利。结果:例1于术后1年零3个月,妊娠35+6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一女婴,体质量2 900 g。例2术后经过平顺,月经正常,术后1年未妊娠,子宫输卵管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阻塞,后通液2次,均不通畅。结论:非妊娠期环扎带开腹或腹腔镜宫颈环扎术可作为有妊娠中期流产病史、经阴道环扎失败的宫颈功能不全患者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篇论著
    447例异位妊娠治疗方法临床分析
    吴丽丽
    2011, 38 (3):  253-254. 
    摘要 ( 1444 )   PDF(191KB) ( 4308 )  
    目的:总结异位妊娠治疗根据病情采取不同方法的结果,探讨诊断与选择治疗方法的策略与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7例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治情况。结果:447例异位妊娠中采用保守治疗成功76例,经病史、症状、体征、超声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来综合确定,诊断符合率达100%,治愈率达77%,22例保守治疗失败转手术。手术治疗369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诊断符合率达100%,治愈率达100%。结论:及时正确诊治异位妊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或多种治疗方法联用,可减少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及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标准与指南